明代只有两种专科学校,一种是阴阳学校,一种是医学校,而且皆为官办。
阴阳户子弟,进入阴阳学校读书,由县学、州学、府学一路进修,佼佼者被选到钦天监为官。
医户子弟,进入医学校读书,由县学、州学、府学一路进修,佼佼者被选到太医院为官。
两者官品一模一样,升迁途径也大同小异,并且余丁都可以考科举。
王渊创办的工商学院,属于大明第三种专科学校,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奔着当官去的。
但是,因为宣布免收学费,并且还提供书本,几天时间就报名满额。
为啥?
因为这是杭州府城,贱籍子弟无数。他们本就没资格参加科举,免费读书多实在啊,而且这学校还是总督办的!
郑仵作就把长子和次子送来了,还告诫两个儿子说:“你们记住,到了学校要好生读书。若是考核优异,读完中学就能去北京,跟随王总督修炼异术。但凡学得总督几分本事,移山填海,点石成金,也不在话下。”
长子郑恺说:“父亲放心,我定努力用功,把总督的法术都学过来!”
次子郑愔年幼许多,歪着脑袋问:“父亲,可有会飞的法术?”
“有,”郑仵作说,“你努力学习,今后肯定能飞。”
郑恺突然指着学校上空:“父亲快看!”
郑愔顺着方向望去,兴奋莫名道:“真的会飞,我要去学会飞的法术!”
郑仵作仰望那热气球,喃喃自语:“竟是真的,竟是真的……总督果是神仙下凡。”
不惟他们,半个杭州城百姓,都疯狂朝学校的方向涌来。再联想到那些市井传说,一个个对王渊的神通深信不疑,也对天妃降世和溺婴要遭报应在边上的总督,心中似有一团火在燃烧。他就是那个绿头巾的儿子,父亲为乐工,母亲为倡优,从小就受到各种歧视。
乐户,除了生活在最底层之外,跟其他贱户没啥两样。
只要有能力赚钱,他们甚至可以靠其他手段谋生,但必须承担相应的徭役。比如某人技艺精湛,知县宴请贵客时,一声招呼就把他们叫去免费唱戏。
方灵犀今年十二岁,不但识文断字,而且懂音乐,甚至能写诗填词。
他父亲非常聪明,他也非常聪明,父亲还偷偷教他大学和孟子,四书他已经掌握了一半。
但再有天赋,也做不得秀才。
父亲听说王总督办学校,而且是贱户都招的学校,立即就把方灵犀送来报名。
方灵犀的理想很简单,也很难实现,那就是脱去贱籍!
只上了一天课,方灵犀就把老师惊道。
这家伙嫌语文课内容太简单,居然照着教材自学数学。数学老师还在教1和2,他已经完全掌握泰西数字,并且自动学会加减法,然后开始在那儿背九九乘法表。
从第二天开始,数学老师就得给他开小灶,语文老师直接把四书借给他誊抄。
(前文有些章节,把提学使徐蕃和杭州知府梁材写混了,抱歉。)